猴痘是什么疾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 *** 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猴痘病毒。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 *** 共患病。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 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近期亚洲国家有病例增多的趋势,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猴痘是人感染猴痘病毒所致的一种 *** 共患传染病,具体介绍如下:猴痘的定义与病毒分类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属于 *** 共患传染病,即人和脊椎动物(如猴等)均可患病。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猴痘是一种通常轻微但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西非和中非地区,但近期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出现多国确诊病例,引发全球关注。以下是关于猴痘的详细介绍:疾病性质与起源: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最早于1958年在猴子身上发现,1970年起在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人类病例。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 *** 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猴痘病毒传播方式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通常,猴痘病毒在非洲地区流行,且传染性不是特别强烈,需要密切接触才可能传染。

*** │猴痘与同性恋污名(2023.07.15)
猴痘与同性恋污名化的争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指出本次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但需避免将感染问题与性取向直接关联。关键点如下:性行为与性取向的区分:猴痘通过体液和皮肤破损感染,直肠黏膜比 *** 黏膜更易破损,因此 *** 行为(无论同性或异性)均为高风险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WHO)进一步呼吁男同性恋及双性恋男性应减少 *** 数量,以降低接触风险,保护自己免于猴痘感染。研究指出,猴痘确诊者中98%为男同志或双性恋男性,95%的病例通过性行为传播。
世卫组织专家表示,不需要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
1、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目前无需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主要基于疾病可控性、传播特征及防控重点的考量。具体分析如下:猴痘疫情可控,无大规模传播风险疫情可被遏制:世卫组织专家指出,猴痘疫情可通过现有防控措施控制,未达到需全民接种疫苗的紧急程度。目前全球约20个非流行国家报告200例病例,属于局部散发状态。
2、治疗与疫苗现状治疗方式:中国尚无专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痛、补液)。疫苗情况:世卫组织不建议普通人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疫苗储备主要用于高风险人群(如实验室人员、疫情响应工作者)。
3、应急防控需求:储备疫苗可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启动接种,阻断传播链,避免大规模疫情。例如,若边境防疫出现漏洞,疫苗储备能快速应对输入病例。国际经验参考:世卫组织将猴痘列为全球紧急情况后,多国已启动疫苗储备和接种计划,中国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防控体系。
4、今年以来刚果(金)已有1200多人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病例遍布全国18个省,造成58人死亡。具体信息如下:疫情数据与分布:据世卫组织刚果(金)办公室5月20日消息,自年初以来,该国共报告1200余例疑似猴痘病例,覆盖18个省。
已经有多地多人确诊,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具体来说,一是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猴痘病毒,像非洲一些地区的啮齿类动物等。如果接触了野生动物后,要及时清洁双手和身体暴露部位。二是注重个人卫生。日常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出现破损,因为破损处更容易感染病毒。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感染猴痘的动物和感染猴痘的人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加强个人防护:在可能接触猴痘病毒的环境中,应佩戴医用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或污染物。
避免接触感染动物:猴痘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液、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因此,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隔离患者:对于确诊或疑似猴痘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对抗猴痘,做好个人防护很关键。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宠物。尽量不去猴痘流行地区,减少感染风险。首先,勤洗手是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手部会接触各种物品,容易沾染病毒。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菌。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外出归来、接触口鼻眼前后,都要认真洗手。
由于猴痘病毒在人类当中传染和致死率较低,普通人只要在生活当中不要接触相关的野生生物,同时做好自身防护,便能很好防止这类病毒的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首先是需要减少去一些聚集性的场所,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猴痘病毒虽然不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但是也是可以通过体液或者血液传播的,如果在一些人群聚集的地方由于过于拥挤存在一定的感染的可能性。
猴痘病例四起,会传入中国吗?
1、猴痘病例有可能传入中国。以下是具体分析:全球疫情形势:据世卫(WHO)消息称,截至5月21日,已有12个非猴痘流行的国家向该组织报告了92起猴痘确诊病例和28起疑似病例,预计全球猴痘确诊病例会继续增加。这表明猴痘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呈现出扩散的趋势。
2、关于猴痘是否会传入中国并引发大流行,目前存在这样的风险。虽然中国尚无猴痘感染病例,但传染病没有国界,猴痘病毒输入国内的风险持续存在,并随着欧美疫情的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然而,从传染性和致命性来看,猴痘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一直小于1,表明其传染力弱,难以造成大规模流行病。
3、综上所述,虽然猴痘疫情有可能传入中国,但我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方案,并加强了疫苗研发工作。公众只需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应对疫情的挑战。因此,无需过分恐慌或担忧。
4、综上所述,虽然猴痘病例有可能传入中国,但目前国内尚无感染病例。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持续关注国际疫情动态,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全球”猴痘“病例已破百,是否会像新冠一样全球爆发?猴痘这点事儿,一文...
全球猴痘病例破百,但不太可能像新冠一样全球大爆发。以下是关于猴痘的详细介绍:什么是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天花病毒是近亲。1958年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1970年在刚果发现之一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流行地区通常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此次在非洲以外地区大规模流行属首次。
猴痘病不会像新冠肺炎那样快速蔓延。以下是具体分析:历史背景与认知:猴痘病并非今年新发现的疾病,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非洲被发现。因此,与新冠肺炎相比,医学界对猴痘病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疫苗与治疗手段:针对猴痘病,疫苗和治疗手段早已存在。
虽然目前猴痘病毒在全球发现了高达数万例感染患者,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产生新冠病毒那样范围极大的爆发率很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小伙伴们也可以不用太过担心。